6月8日,工農(nóng)中建、交行及郵儲銀行六家國有銀行集體下調存款利率,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調降后僅為2.5%,存款利率進入了3以內(nèi)的時代了。而在6月12日,招行、中信、浦發(fā)、平安、光大等股份制銀行跟隨國有銀行的步伐下調了存款利率。
存款利率一下調,習慣在銀行存款的朋友一聲嘆息:利息又變少了。有人說,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促進消費,意思就是說大家會把存款拿出來消費,還有人說能促進樓市的成交,有利于穩(wěn)定房價。
對于“促進消費”的言論,我認為是無稽之談,原本就沒打算消費的錢,也基本上不可能因為利率降低而拿出來消費,也許有個別現(xiàn)象,但想成為一種現(xiàn)象估計是很難了。
至于降低存款利率會不會促進樓市成交、穩(wěn)定房價?
我認為更是無稽之談。邏輯跟促進消費一樣,儲戶并不會因為存款利率下降而把錢拿出來去買房,基本上算是一種妄想了,更不可能。
至于為什么要降低存款利率,而沒有同步降貸款利率(6月20日,看一下LPR是否會降低),估計更多是因為銀行自身的原因。銀行的主要收益來源于息差,如果息差不高、壞賬增加的話,那么銀行就可能會出問題。顯然在國內(nèi),目前銀行是不能出問題的。
所以,我認為這次降低存款利率是無關樓市的,房價也不會因此而穩(wěn)定下來。相反,如果貸款利率下降,還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樓市的成交。貸款利率下調,能大幅降低購房者的總購房成本,是有可能促使一部分的潛在購房者下場買房的。
但不管是存款利率下降,還是降低貸款利率,都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房地產(chǎn)現(xiàn)在存在的問題。
房地產(chǎn)目前主要問題還是供需出現(xiàn)了問題,房子供應越來越多,但是需要房子的人卻越來越少,而一些地方房價的下跌也給市場造成了負反饋,大家對樓市的預期發(fā)生了重大改變,從過去一路看漲到現(xiàn)在的看跌。
從遠期來看,隨著人口數(shù)量的減少與老齡化社會的到來,房地產(chǎn)的增量市場總體必然會逐漸萎縮的。但存量市場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機會的,不斷提升居住品質和配套條件,核心區(qū)域的房價有望繼續(xù)走高的。
當然上面是說從遠期來看,但近期的市場問題該如何破局?最重要的還是要增加需求入市,以及改變大家對樓市的預期,預期改變了,市場就可能會好起來,房價也就可能穩(wěn)住了。